2012的末日之說炒作得甚囂塵上,姑且不去評論。不過在所謂末日這一天倒是會出現少見的神奇星象。今年12月21日冬至那一天,會發生一種非常特殊的相位:上帝之指(The Yod)。所謂的上帝之指,就是三顆星排列成Y字形,Y的上方兩顆星構成60度,並同時與下方的星構成150度。下方那顆星通常意味著「指向某種特殊的目標」。
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2012年10月6日 星期六
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戲劇感
經典老片《真善美》的導演,當初為了拍這部片的第一幕傷透了腦筋。
電影一開場,是一段直升機拍攝的畫面。越過阿爾卑斯山區險峻的山嶺、青翠的森林、瀑布、小鎮,最後來到一片草原,茱莉安德魯絲從彼端出現,迎向鏡頭,伸展雙臂。直升機繞她一圈之後,她就開始唱那首流傳幾十年的主題曲。
雖然這是第一幕,卻在他們離開之前的最後一天才拍攝成功。直升機拍攝的難度超乎想像,還得配合天氣。在多次失敗之後終於拍完,而且幾乎是在導演喊卡之後就下雨了。不過導演非常滿意這一幕,因為他說這一天出現的雲非常有戲劇感,讓畫面更有張力。
電影一開場,是一段直升機拍攝的畫面。越過阿爾卑斯山區險峻的山嶺、青翠的森林、瀑布、小鎮,最後來到一片草原,茱莉安德魯絲從彼端出現,迎向鏡頭,伸展雙臂。直升機繞她一圈之後,她就開始唱那首流傳幾十年的主題曲。
雖然這是第一幕,卻在他們離開之前的最後一天才拍攝成功。直升機拍攝的難度超乎想像,還得配合天氣。在多次失敗之後終於拍完,而且幾乎是在導演喊卡之後就下雨了。不過導演非常滿意這一幕,因為他說這一天出現的雲非常有戲劇感,讓畫面更有張力。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2012年7月28日 星期六
媒體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在學者、民代的撻伐與反對聲中,NCC終究還是通過了旺中併購案,並且很快就開始打壓異己。案子通過之後不久,中天電視台記者就以紅衛兵的審訊方式逼問反對併購案的學者黃國昌,壟斷言論自由之心昭然若揭。
打從台灣解嚴至今,這恐怕是言論自由受到最大威脅的一次了。到底我們能從星象觀察出什麼端倪,身為人民,我們又能做些什麼?
打從台灣解嚴至今,這恐怕是言論自由受到最大威脅的一次了。到底我們能從星象觀察出什麼端倪,身為人民,我們又能做些什麼?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天光雲影
雲破之處,必有天光。光明必有陰影相隨。往往很多簡單的道理,都是在自然景物中得到啟發的。自然景物所啟發的,是一種必然的規律。自然規律面前,是真正的萬物平等。沒有任何一個生命能夠例外。大家接受著同樣的風暴,也照耀同樣的光芒。
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積雲
小孩子畫的圖上,都是怎樣畫雲的呢?最常見的就是像棉花一般的積雲,出現在房屋的上方,而且經常伴隨著有笑臉的太陽。
積雲是晴天的徵兆。小孩子憑著直覺了解這個徵兆代表可以出遊的好天氣,好天氣往往伴隨著好心情。小孩筆下的世界是快樂的,但這並不表示他們沒有經歷過陰霾。
積雲是晴天的徵兆。小孩子憑著直覺了解這個徵兆代表可以出遊的好天氣,好天氣往往伴隨著好心情。小孩筆下的世界是快樂的,但這並不表示他們沒有經歷過陰霾。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對雲的偏好真能看出性格嗎?
以前看過一個心理小測驗,問題是:「你比較喜歡朝霞還是比較喜歡晚霞?」
對於答案的詮釋是這樣的:喜歡朝霞的人,個性積極務實,比較樂觀;喜歡晚霞的人,比較多愁善感,喜歡沉浸在夢幻中。
以下兩張圖,真能分得出哪一張是朝霞、哪一張是晚霞嗎?是否可能兩張都是朝霞,或者兩張都是晚霞?
對於答案的詮釋是這樣的:喜歡朝霞的人,個性積極務實,比較樂觀;喜歡晚霞的人,比較多愁善感,喜歡沉浸在夢幻中。
以下兩張圖,真能分得出哪一張是朝霞、哪一張是晚霞嗎?是否可能兩張都是朝霞,或者兩張都是晚霞?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從神話觀點看《崖上的波妞》
喜歡宮崎駿動畫的人,看了《崖上的波妞》會發現這部片的風格相當不同,情節不像以往的作品出現那麼多轉折。這樣的「簡單」是為了貼近兒童,宮崎駿表示,他想製作一部五歲小孩都能看的電影,並「重回紙上作畫的動畫根源」。對六十多歲的老人家來說,是一項吃重的工作,成果就是這部具有手工溫暖感的動畫。
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海上鋼琴師──與時代共感的藝術之魂
電影藝術在占星學上是屬於海王星掌管的,《海上鋼琴師》更是把海王星的意義發揮到無比極致。電影中的海洋、音樂、即興藝術等,都是屬於海王星的元素。若說這部片的主題表現了藝術家的原型也不為過。藝術家,又是一個海王星的元素。
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
食破天驚:消費時代的末日寓言
從天而降的食物或許是人類最古老的幻想之一。《食破天驚》把這個幻想發揮到極致,甚至發展出更豐富的意涵。
這部動畫片改編自幾十年前出版的同名繪本。原來的繪本是一位祖父的床邊故事,以樸素的手法敘述一個食物從天而降的神奇小鎮。改編的動畫除了將細膩樸素的手繪風格轉變成繽紛亮眼的3D風格之外,更把簡單的奇幻故事變成一則警世寓言。
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
你今天在學校學到什麼
度過愉快的年假,中小學生已經開學了,讓我想起一首Pete Seeger唱的歌。這首1960年代的歌表達了小孩在學校學到的社會歷史往往是連篇謊言,跟現實脫節,只是為了鞏固政權和合理化政府的作為而洗腦。沒想到在五十年後,我們的時代並沒有進步到能讓這首歌失去共鳴。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