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圖鑑可以寫讀書心得嗎?


一位國中生分享了一樁發生在他們班上的事,說實在的,是一件令人非常感冒的事。

段考之後,老師把全班帶到圖書館,要每個人都借書,要寫讀書心得。一位同學拿了一本厚厚的植物圖鑑,問道:「老師,借圖鑑可以嗎?」老師反問:「你說呢?你認為圖鑑可以寫讀書心得嗎?」

我是挺好奇,為什麼寫讀書心得一定要借閱學校圖書館的書?不過另一個更大的疑問就是,圖鑑真的不能用來寫讀書心得嗎?學校的老師到底是以怎樣的態度發派所謂的「讀書心得」這項作業?

就以前在中小學時代的經驗來看,我們學生心目中的讀書心得,就是找一本「安全」的書來寫,就是:沒有暴力黑暗、完全不牽涉政治、沒有尖酸嘲諷、最好有點勵志、有明確的道德意涵可以方便我們不假思索的寫出來、最好裡面有可以整句抄下來的「嘉言錄」。我們把讀書心得當成一種應付老師的表面功夫,心裡對老師的標準都有一把尺,這把尺在每個人心中的樣貌都差不多,因為我們在制式的教育中成長,內心的尺度和規約都是標準化、規格化的。揣摩上意的結果就是「滿紙荒唐言」,被壓抑的思想和疑惑就只能化作「一把辛酸淚」了。

但是現在呢?這位國中生分享的故事顯示了,學校裡的教育方式,依然重複著我們過去遭受的內心規格化過程。在那位老師不無諷刺的反問中,學生隱約感覺到了「圖鑑不可以拿來寫心得」。當然,最後的結果就是摸摸鼻子,把圖鑑放回去。

先來看看一些讀書心得報告單的規格吧。




充滿了框架和線條的版面,固定的欄位,固定的項目,條列式的要求和布局,沒有自主性發揮的空間。學生透過這樣的學習單,隱約感覺到了「可以寫讀書心得的書」大致上是哪些類型,老師心中規格化的框架就這樣傳遞到學生的內心,在長大之後持續發生影響力,繼續影響下一代。即使政治上的解嚴已經超過二十年,我們的內心卻依然停留在白色恐怖的狀態。

如果一位學生拿了圖鑑,老師為何不能趁機告訴他,圖鑑的用途是什麼、要如何使用?利用圖鑑查出自己好奇的植物名稱,難道不算一種心得嗎?換了別種書籍也是一樣。如果學生能看完一本完全沒有文字的繪本之後,寫出故事大綱和感受,他在這過程中學習到的組織能力與表達能力,絕對遠遠超出抄錄幾句佳言所能提升的。

誰可以來為可憐的中小學生鬆綁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