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天地明察──日本版的文藝復興


無論是多麼蒙昧的社會,都不能阻止人們了解天理!


以曆法修訂為主題的電影,很可能在這世上到目前為止就僅此一部了。《天地明察》電影最厲害之處,就是以成功的商業化手法去包裝一個冷僻又充滿專業知識的主題。除了演員陣容堅強之外,還有久石讓的音樂,讓整部片充滿與主題相映的恢弘氣象;鏡頭流暢,簡化許多太深入的專業問題,保持故事的節奏;有鮮明的反派和丑角,有催淚的片段,當然還省略不了男主角一波三折的羅曼史和皆大歡喜的結局。所有賣座電影該有的元素全部到齊了。

故事改編自沖方丁的小說,從書本厚度可以推測,電影一定省略相當多複雜的部分。對電影來說,這是必要的,否則會讓整部片變成長達十小時的科學記錄片。改編自小說的成功電影,擁有自己獨立的生命,或許故事情節脫胎自原著,卻具有本身的另一種意趣,又與原著小說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有趣的是,若光從《天地明察》電影本身來看,內在的精神根本就是文藝復興式的人文主義。


電影中所敘述的故事從十七世紀開始,旁白還把這時代描述成「幾乎沒有多少日本人知道地球是圓的」。故事選擇這樣一個視角,為主角澀川春海安排一個渾沌蒙昧的社會背景,把重點聚焦在「從蒙昧到啟蒙」的過程。當時日本的曆法十分混亂,甚至難以預測正確的日月蝕和春分點。然而曆法的制定被視為神祕的天理,一般的平民百姓不得碰觸,被天皇身邊的陰陽家壟斷,宣稱曆法神聖不可侵犯,因此也不能改變。反對人間權威對知識的壟斷,就像文藝復興時期反對教會思想壟斷的精神相同。

日本首任幕府天文官澀川春海當時還是個年輕人,當時的名字還叫做安井算哲,擔任德川幕府的棋士,對天文和算學都有濃厚的興趣,經常研究到廢寢忘食,整夜待在屋頂上觀測星星。另一個和文藝復興精神相對應的元素又出現了:對宇宙的科學性解釋,顛覆權威主張的傳統模型。文藝復興時期,西方的天文學和幾何學獲得了重大發展,這兩項學科也就是片中主角日夜潛心研究的學問。可想而知,後來澀川也會面臨與伽利略、哥白尼相同的問題:被迫害。

將軍的大臣聽說他對數理頗有研究,就派他參與「北極出地」,也就是在整個日本本島上,從不同的地點觀測北極星以定出緯度的方法。同時參與計畫的醫師伊藤和書法家建部以步伐計算距離、進而推測北極星的仰角,比賽看誰預測得準。漫長乏味的科學測量頓時變得像遊戲一般充滿趣味。當然志同道合的澀川很快就參與這個遊戲,和他們成了好友。「測量」這個概念也是在文藝復興時代重新受到重視,除了實際觀測天象,推翻托勒密對行星軌道的「週轉圓」理論,在地理上也因為古代地圖的重見天日導致地理大發現,而能夠對地理進行實際測繪,脫離中世紀歐洲的純粹形上色彩。

為了遷就地心說以及堅持星球軌道必須是正圓形,行星繞行地球的軌道在托勒密的設想之下,變成了如此複雜的週轉圓系統。

歐洲中世紀的T-O型世界地圖,與當時世界上其他文明的地圖比起來可謂純真無比。


不幸的是,身體不好的建部在長達一年多的漫長旅途中不慎染病,竟然過世了。他躺在病榻上和澀川與伊藤的最後一次見面中,提到他畢生最大的心願,就是「把天上所有的星星,全部畫在一個球上。如果能捧著這個球走上黃泉路,想必非常快樂吧!」這句話完全表達了一個把一生奉獻給自己專精與愛好的領域的學者是如何界定自己生命的意義。擁有星空,就擁有了洞悉宇宙規律的能力。這也是一句相當文藝復興式的宣言。


澀川回到江戶之後,幕府大臣命令他修改混亂又不準確的曆法。在全國各地觀測北極星的經驗讓他體會到,研究天象和數學,必須結合實際的觀測,才能理論與實務並進,做到真正的「明察」。他的團隊做了許多研究,仔細比較當時流傳在日本的「宣明曆」、「授時曆」與「大統曆」。宣明曆是唐朝時代的曆法,經過八百年之後已經出現相當大的誤差;大統曆是明朝的曆法,但是準確度卻不及元朝郭守敬所修訂的授時曆。因此他上書天皇,提出改革曆法的請願。

以當時的政治環境,上書還沒到天皇手中,當然就會被擋下來。世代傳襲、擁有特殊地位和權力的陰陽家絕對不會任由一個小小的棋士挑戰權威,直接駁回。而且駁回的理由竟然是瞎到極點的「元朝不斷攻擊日本,因此使用元朝的曆法十分不吉利」。澀川心生一計,發起賭博活動,讓大眾像賭馬一樣的預測三種曆法哪一種最準,在一段時間之後,驗證三種曆法對日月蝕預測的準度。隨著時間過去,授時曆的準度勝出,眼看著就要贏得比賽,卻發生了慘劇。一天晚上,澀川研究團隊工作的地方遭人攻擊並縱火,許多珍貴的研究成果付之一炬。澀川的老師山崎闇齋為他擋住兩支帶著火的暗箭,臨終之前用盡最後的力氣告訴他:「不論多麼蒙昧的社會,都不能阻止人們了解天理!」


又是一句文藝復興式的宣言。電影中出現的那一片火海,如同中世紀歐洲燒死無數被宗教判為異端人士的火,在文明的啟蒙過程中,必然會有先驅者投入火海,把自己當成向上天乞求智慧的獻祭。而且山崎闇齋被火攻擊的一幕,又暗示著一種「傳承延續未竟之志業」的意味。

更大的打擊接著出現。原本以為經過反覆推敲的授時曆一定會毫無誤差的勝出,沒想到就在最後一步,竟然出現了預料之外的日蝕。這個揣摩天意的誤差給幕府的威信帶來嚴重打擊,也重挫了澀川的信心和聲譽。在妻子阿延的鼓勵下,他又投入研究工作,但是遇到無法突破的瓶頸而灰心喪志。在這關鍵時刻,有兩個人給他當頭棒喝,一個是年輕時熟識並經常對弈的圍棋大師本因坊道策,一個是算學鬼才關孝和。前者以僧人和朋友的身分,點醒他不可喪失自己內在的精神之火;後者嚴厲的告誡他對知識不可輕忽怠慢,同時也表達了對求知求真受到阻礙的同仇敵愾。如此,澀川才有足夠的力量請求大臣再度幫助,找出了真正的問題。

問題就在於資訊量的不足。澀川想到,只研究日本一處是不行的,必須把收集資料的範圍擴展到全世界。經過一番比對與思索,終於找到問題的根源並加以校對,修訂出全新的一套曆法,被大臣命名為「大和曆」。於是澀川再度挑戰京都的權力核心,大膽提出大統曆與大和曆比賽預言日全食的準度,並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心理準備。


在圓滿大結局之後,片尾一連串的畫面,從節氣圖到各種節慶儀典的用品擺設、各種生命儀式的物品,在歲時季節的規律中,展現生命的過程。追求宇宙的規律和法則,也是文藝復興的精神。無數人痛苦與犧牲所換得的,就是人類可以藉由不斷突破不合時宜的窠臼,追求真正的天人合一。人的生活與內在和宇宙規律緊密貼合,以自身體現萬物的規律背後不可言說的奧秘。十足的人文主義。

話說回來,日本能夠拍出這樣一部具有深邃內涵的商業片,實在太令人佩服了。這充分證明了商業化與深度絕對不是互斥的。深度可以不用晦澀,商業化也不必然淺薄。


p.s.想看這部片的人,還有最後幾天的機會。請參考場次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