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歐威爾在二十世紀中葉寫了膾炙人口的小說《動物農莊》,大意是這樣:在一個英格蘭農莊裡,一隻名叫「老少校」的豬做了一個夢,於是對農莊所有的動物發表一場演講,點出了動物受人類剝削的事實,描繪了未來動物自治的理想國。於是動物藉著農場主人喝醉的時候,發動革命將主人趕出去。但是,革命成果很快就被一隻名叫「拿破崙」的豬奪走,拿破崙在農莊實行恐怖專制,讓動物的生活陷入飢餓和恐慌……
以賀佛爾的著作《群眾運動聖經》(舊譯:狂熱份子)當作參考,就會發現「拿破崙」這個角色相當符合書中所描述的若干群眾運動領袖特質:直到時機成熟才扮演他們的角色、能控制一小群能幹之士、大膽破格、藐視現在、喜歡排場等。動物農莊的革命成功之後,事情的演變也和賀佛爾對群眾運動後續發展的觀察有些許吻合:那隻名叫斯逵勒的小豬就是向當權者靠攏的「言辭人」,而另一隻豬「雪球」則是在「沒有外敵可以摧毀時,同一陣營的狂熱者就會以彼此為敵」的情形下,成了犧牲品(不禁令人想起托洛斯基)。
二十世紀堪稱群眾運動最風起雲湧的年代,俄國和中國的共產革命、德國的納粹運動、義大利的法西斯運動、各種民族獨立運動、宗教運動、人權運動等等。究竟是什麼樣的因素在人群背後推波助瀾、改變歷史?為什麼各種宗旨理念不同的群眾運動,表現出來的行為卻如此相像?歐威爾和賀佛爾都生活在同樣的時代背景下,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提取這些群眾運動的共通性,用不同的方式書寫,卻都相當精準的掌握了大規模集體行為中展現的人性特質。
一位碼頭工人的生活見解
賀佛爾具有非常戲劇性的經歷。他七歲的時候突然失明,因此從未受過正規教育。在他十五歲那年又奇蹟般的恢復視力,因為很害怕再度失明,從此如飢似渴的閱讀。十八歲的時候父親過世,舉目無親,只好流落貧民窟,四處打零工維生。二十八歲時試圖服毒自殺,因為毒藥太難喝而作罷。後來他又流浪在加州的農場之間打零工,受到蒙田「隨筆集」的啟發而開始寫作。二次大戰期間,他成為碼頭工人,這個工作環境啟發他許多想法,因此被稱為「碼頭工人哲學家」。一九六四年成為柏克萊大學政治科學高級研究員。
由於特殊的人生經歷,他的寫作靈感都來自身邊的勞動人民,以類似隨筆的體裁,從宏觀角度出發,探討群眾運動以及其追隨者的共同特徵。整本書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部份探討群眾運動的吸引力:哪些人會受群眾運動吸引?這些吸引力又是如何營造出來的?
第二部分探討群眾運動的潛在皈依者包括哪些類型,他們有哪些共同的性格特徵。
第三部份探討群眾運動中的團結行動和自我犧牲背後的心理動因與外在操控。
第四部分提出了簡略的理論,說明「言辭人」、「狂熱者」、「行動人」這三種性格的人如何扮演群眾運動各階段的推手。
賀佛爾的書寫方式非常簡潔,時常以箴言般斬釘截鐵的句子濃縮自己的想法。雖然句句都是理論,但他並不企圖將自己的觀察發展出系統性,只是「嘗試去解釋」,再旁徵博引歷史上許多有名的事件加以證明,因此難免有些名詞定義不明確,有些理論仍待進一步檢驗。不過這種寬鬆的寫作方式卻給讀者更寬廣的解讀空間,也刺激出更多的問題。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可提供「行動者」如何影響(或如何無法影響)社會結構的另一種視野;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可以和從眾行為的各種理論產生對話;從哲學角度來看,也能進一步思索,人真的無法脫離人性弱點的掌握嗎?在個體與社會的矛盾中,如何展現創造性的適應,避免成為書中所謂的失意者或畸零人?
這本書絕對不受狂熱份子的喜愛,因為它並不提供真理,也不嘗試說服讀者百分之百的相信內容,何況有些內容令人不得不產生質疑。它鼓勵讀者思考,和自己過去接觸的各種生活細節、各種人、各種書本和電影展開對話。這本書可以拆解成小小的片段,放在不同的脈絡中,呈現萬花筒般的多種色彩。
一種延伸閱讀
本書的原名叫做《The True Believer》──忠實信徒。忠實信徒狂熱相信自己的信仰絕對正確,隨時準備為神聖的偉業犧牲,他們通常是群眾運動的中堅追隨者。這種人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在宗教聚會、政治集會、直銷演講會場、演唱會、甚至網路討論區等群眾集結的場合。更廣泛的說,這種人忠誠信仰他們眼中的真理,不論那真理是什麼。在一個拜金的社會,忠實信徒更經常集結在各種消費的領域,以等待救世主的熱情和搶頭香的衝勁,守候著在問世之前已經打過千百次廣告的國際連鎖商店。
賀佛爾認為,群眾運動在生氣蓬勃的階段所吸引的,多半是急著想擺脫自我的人,他們以群眾運動代替喪失了的完整自我,獻身於更大的集體,以獲得失去的自我滿足感。隨著工業化的來臨,在講求效率的工作程序中,人化為龐大機械的小零件,這種感受最容易讓人失去自我的完整感,但是人們卻也很容易在蓬勃的消費行為中找到自我的代替品。工作為了賺錢,賺錢為了消費,消費為了填補在工作中消磨殆盡的自我。生命的動力消融在消費行為中,就這樣喪失了撼動社會秩序、提供改革空間的契機。
是不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會需要徹夜大排長龍購買新上市產品、帶著狂熱情緒擁護各種媒體寵兒、以共同的義憤攻擊社會新聞的主角、或者在網路上尋找自己歸屬的社群?
只有每個個體都擁有充分的自覺,對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與處境有充分的認知,真正成功的群眾運動才有實現的可能。占領華爾街的人們都清楚自己屬於99%,茉莉花革命中的人們很清楚自己需要的是改變既有體制。在這新的世紀,群眾運動似乎也開始有了不同的風貌和一些微妙的差異,也提供了新素材去印證書中內容,再次觀察人性的侷限與潛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