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從神話觀點看《崖上的波妞》


喜歡宮崎駿動畫的人,看了《崖上的波妞》會發現這部片的風格相當不同,情節不像以往的作品出現那麼多轉折。這樣的「簡單」是為了貼近兒童,宮崎駿表示,他想製作一部五歲小孩都能看的電影,並「重回紙上作畫的動畫根源」。對六十多歲的老人家來說,是一項吃重的工作,成果就是這部具有手工溫暖感的動畫。

人魚故事的幼幼版?

很明顯的,波妞的故事受了美人魚童話的影響。波妞的形狀介於人和魚之間,爸爸是個海裡的魔法師,他收集生命精華,意圖讓海洋生物再度成為主宰,顛覆製造污染的人類文明。他極力保護波妞和其他小孩,不讓她們接觸人類的「劣等基因」。波妞不顧一切的逃脫,因此在海邊認識了小男孩宗介。


宗介和波妞一見如故,波妞決心變成人類、和宗介在一起。她突破爸爸的禁錮,並無意間獲取爸爸珍藏的生命之水,生氣的爸爸一心想抓她回來。而波妞的媽媽海洋女神建議,讓波妞接受古老魔法的試煉:只要她能找到一位真心對待她的男孩,她就會變成人類;否則就會化為泡沫。

安徒生的人魚公主是淒美的原版;為了讓五歲小朋友不要太傷心,波妞的故事當然有個美好結局。但這卻不只是個簡單的孩子氣故事,每個出現的人物都沒有浪費篇幅,增加了作品的深刻和豐富。


宮崎駿的神話思維

宮崎駿擅長以神話的邏輯來敘述故事。神話的邏輯不同於理性的邏輯,在神話中,事物之間的關聯是類比或象徵的。了解神話邏輯的敲門磚,就是解讀心靈共通的符號象徵,例如圓形象徵無止盡的生命循環、樹象徵宇宙等。神話是人類理解生命經驗的方式,先民用神話連結外在的物質世界與內在的心靈世界,以此解釋生活經驗,並獲得存活於世間的意義感。

科技的理性統治世界之後,人們不再以神話來解釋世界。人類只是物質的聚合,愛與喜悅、憤怒與恐懼都可以用體內的化學物質來解釋。這個全然以物質構成的世界當中,找不到生命的精神意義,於是我們尋找內在意義的渴望就會投射到各種領域,如電影、小說、動畫、線上遊戲、各式廟宇及宗教場合等。

真正的好故事就是當代的神話,好故事可以擴展內在的深度。以宮期駿的作品為例,《神隱少女》中的千尋和父母迷失在另一個世界,還被剝奪了名字,「忘記名字就會忘記回家的路」,回家是關鍵劇情,名字便是個重要的象徵。千尋完全抽離原本熟悉的生活,經過一番不依賴別人的辛苦工作後更加成熟,才得以找回真正的自己,這就是「找回名字」所象徵的意義。「千尋」這個名字本身也象徵了主角的英雄旅程。


波妞象徵什麼

一部電影的所謂「宗旨」可能很容易觀察,如《風之谷》和戰爭與環境議題有關;有些就比較隱晦或容易被誤解,如《崖上的波妞》。

只有閱聽者透過觀看獲得感想,作品的意義才會存在。真正的好作品,可以透過多元的詮釋,被賦予多樣的意義。《波妞》可被詮釋的空間是很寬廣的,不同年齡、心境、知識背景的人都可以從中找到對自己有意義的部分。


從片中人們的互動來看,它是闡述友誼、忠誠與愛的電影。宗介的父母不常見面,卻可從一些細節看出兩人的感情;老人院中的老人家對別人的關懷、宗介母親的責任感、暴雨後人們彼此的關照、宗介對波妞的忠誠等等。片中完全沒有反派,所有人的動機都是善意的,包括討厭人類的魔法師在內,儘管做了許多破壞性的事,出發點卻是極大的善。


然而片中還是點出了環境的議題。海中的垃圾、污染都構成魔法師仇恨人類的理由,但卻都點到為止,可見傳統的環境議題不是重點。「環境正義人士」魔法師的焦慮被海洋女神安撫,並讓波妞接受試煉。焦慮來自分析與批判(理性的、男性的),走向極端就會演變為主張人類都該滅絕的生態法西斯主義;唯一能與之抗衡的,就是海洋象徵的包容與愛、女性與生命的力量。宗介對波妞這種類型不明的生物無條件的愛,象徵了對眾生毫無分別的愛。這樣的安排,無形中就把環境議題提升到另一種層次了。


至於這部片的所謂宗旨,就留待觀者自己體會吧。先人不會分析神話,他們只在神話的傳承中,用內在心靈貼近無聲的宇宙大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