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博愛座悖論

假設你是一個在公車或捷運上會讓座的人,即使不是坐在博愛座上,一樣也會讓座。所以博愛座沒有存在的必要。

讓座的舉動必須是出自內在真正對別人的關懷和同理,是一種自發性的行為。一個有品德的人不會一天到晚宣稱自己有品德,一個真正懂得關懷別人的人不會一天到晚宣布自己做了多少好事。一個健全的社會不需要任何標語,一旦道德淪為標語,就只能是徹底的偽善。充滿偽善的社會,道德只會變成教條。

這就足以解釋為什麼在台灣的讓座者隨著年齡而遞減了:如果讓座的行為變成政令宣導,就與真正的道德意識完全背離。當我們成長到足以識破偽善的時候,讓座也變成了必須批判與揚棄的教條之一。

為了避免偽善的滋長,應該全面消滅博愛座。

3 則留言:

  1. 雖然贊同你的說法,但我還是覺得要保留博愛座耶...
    因為我們不是健全的社會,我們仍需偽善的標語,這裡的人仍需道德的教條...
    我倒寧可把它看待成"催善"的產物,正面多於負面...

    小閒貓

    回覆刪除
  2. 這讓我想到以前學騎腳踏車的經驗
    當背後有人扶著的時候
    反而學得更慢
    雖然扶持者都是出自好意
    但扶持者的手會阻礙身體去感覺與車子之間的平衡和協調
    當我們把道德當成教條
    就會像那隻扶持腳踏車的手一樣

    回覆刪除